从“患者跑”到“专家来”,从“异地奔波”到“家门口手术就医”,当“看病难”遇上“医共体”,一场破解医疗资源不均的深层变革正以“资源下沉”为笔,在基层医疗的画卷上勾勒出温暖的民生注脚。
患者刘某某,男,48岁,因“跌伤左肩部伴肿痛,左上肢活动受限2小时”于2025年6月10日到我院就诊,经行相关辅助检查,初步诊断:1、左锁骨粉碎性骨折;2、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永康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师团队综合评估病情后,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在我院行“左锁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质量,确保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我院向医共体总医院提出技术支援申请,邀请了永德县人民医院骨病科专家白金洲主任医师前来指导手术。6月12日上午,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与参与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左锁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过程流畅,操作精准,最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康复出院时,刘某某不禁感慨:“县级医院专家在家门口就把我的骨折手术做好了,不仅解决了去上级医院手术时无人陪伴、照顾的难题,更让我免去了往返奔波的辛劳,在家门口手术,方便又省钱,专家的精湛技术更让我倍感放心”。
患者杨某某,女,1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2天余”于2025年06月22日上午9:00分到我院就诊,经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行“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治疗 。为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卫生院迅速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充分进行术前讨论,经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该患者年龄小、麻醉风险较大,我院立即向医共体总医院提出技术支援申请,邀请总院麻醉科医师李德强前来帮扶指导。当天中午12:00分,在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医院顺利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整个手术过程精准高效,术后患者很快苏醒,生命体征稳定,无不良反应。
自永德县医共体总医院实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让群众“近”享健康服务”行动以来,先后在卫生院建立了内儿科“王红润”专家工作站、中医“周理平”专家工作站、消化专科联盟等。总院通过常态化派驻优质专家从诊疗技术、学科建设等方面对我院进行精准帮扶,有效提升了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就在今年3月,总医院派出专家王跃花主治医师驻点科室帮扶指导我院消化专科建设,实施了首例内镜下息肉切除(EMR+APC)。派驻专家医生通过教学查房、病例讨论、门诊坐诊及内镜操作示教等多种形式,与我院医务人员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指导,亲自示范内镜操作全流程,从内镜插入、病灶观察到病变识别与处理,每个环节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演示。我院内镜操作医生全程认真观摩学习,并在王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实践操作。通过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我院内镜医生的操作技能及消化道疾病内镜下诊断能力。截至目前,派驻专家已指导开展胃肠镜检查140余例,内镜下息肉切除术27台,为我院内镜诊疗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给群众带来了便利。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做手术,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看病就医困难、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这无疑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优质资源下沉的生动实践,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了“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惠及的成果。近年来,依托总院帮扶及自身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我院诊疗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相继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消化内镜下治疗、腹腔镜外科手术、骨科手术、妇科宫腔镜手术等多项新技术。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契机,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在基层“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