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调研文集 >> 正文

【红色文物故事】 一面锦旗和一群热血青年的故事


来源:永德县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县文化和旅游局×  时间:2021-09-17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在永德博物馆陈列室里,展览着一面由绿色绸缎制作而成的锦旗,锦旗为横排格式,上款写着:“三团八连全体同志·元江战役纪念”;正文标题:“奋勇追歼”;落款:“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一支队第三团团部”。整面锦旗文字均为行楷繁体,用毛笔书写。尽管元江战役已经发生了70年,旗面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侵蚀愈显发白和泛黄,但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我们透过“奋勇追歼”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那群在黑暗中找寻光明,追求民主,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了解放全中国,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的热血青年……

  

  (永德博物馆保存的国家级三级文物——“奋勇追歼”锦旗)

在黑暗中找寻

  民国的建立,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局面,国家仍然动荡不安,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黑暗中,看不到光明。在这黑暗中,地处中国西南一隅的永德,一群有识之士在黑暗中苦苦寻求光明和出路,并涌现了一批有胆识、敢当担的热血青年。

  张子刚,男,汉族,1920年出生于永德县勐板文曲村。他16岁离乡求学,先后毕业于大理城关高等小学、保山县立中学、昆明陆军军官学校第5分校;1942年底,张子刚放弃了下关特务大队的供职,返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出任昆明行营云宁守备特务队副队长,护路3营4连连长;滇西抗战结束张子刚所在部队被遣散,张子刚等20余名军官,则被押送保山拘禁,后经地方爱国将领张浩多方周旋,幸免于难。经历此事后,张子刚愤而离乡,游历中缅一带,转而经商蛰伏,伺机以图再展。

  何超群,男,汉族,1921 年 4 月出生于永德县勐板乡忙肺村。初中尚未毕业,即被“三丁抽一”募兵而服役于滇军。1941 年,何超群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学校昆明分校并于1943 年学习结业,被分配到滇军暂编 21 师张至刚团服役,驻防蒙自个旧一带,任代理排长,对爱国将领张至刚曾率部北上参加鲁南战役抗击日寇的军旅生涯,深表崇拜。同年(1943),何超群告假回乡省亲,时值滇西抗战隔江对峙之时,远征军布防遍及江东,进犯与反击的枪炮声不断;地方抗日支前如火如荼,乡土存亡危在旦夕。此番情景进一步点燃了何超群抗日救亡的激情,故决定不再返回原部,就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以尽匹夫之责。次年(1944),经友人介绍,何超群邀约部分抗日青年,秘密渡过怒江,投奔朱家锡龙潞游击队,参加了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武装斗争。同年11 月,腾龙光复。12 月,龙潞游击队被通令就地解散,何超群返回永德,并与曾在云宁守备区护路营服役、同样受到解散遣返的同乡同学张子刚一起,合伙从事边地驿运商贸经营。

  在从事经商的5年时间中,张子刚、何超群看透了国民党当局“无视战后经济复苏,挑动内战,强征暴敛,导致民生凋敝,点燃了他们反蒋救国的激情。1949 年 3 月,国民党政权行将跨台前夕,在云南省原主席龙云旧部的拉拢操纵下,以“反蒋、倒卢、迎龙”为宗旨的“共革盟”武装大乱滇西。其间,何超群与张子刚一起加入了“西南人民革命军滇西独立总队”,7 月,云南省府出兵西剿,“共革盟”开始土崩瓦解,或被歼灭,或被收编。其中,张子仁、张大文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镇耿联合守备总队”所属第一大队,张子刚与何超群分别出任大队长和副大队长,驻扎勐板地区。名誉上获得了省军政当局颁布的编制番号,但实际上仍与国民党县当局分庭抗礼,继续实行武装割据,以观待变。

  黎明中的曙光

  在黑暗中潜伏摸索,只要不懈的坚持,就一定会迎来曙光的。

  1949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副司令朱家壁率领西进部队六团,渡过怒江进入我县,张子刚与何超群等终于在黑暗中迎来了曙光。

  

  (西进部队进入县境线路图)

  西进部队进入县境后,在广泛开展政治宣传活动的同时,认真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开展争取工作。在抵达永德的第一站文曲后,司令员朱家璧会见了前来拜访的镇耿联合守备总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张子刚。张子刚主动向朱家璧表明对边纵西进部队的热烈欢迎,并向朱家璧提出愿率其所属的4个中队加入边纵西进部队的想法。朱家璧在对张子刚的明确态度和愿加入边纵西进部队的想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理想、宗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的一支军队给张子刚详细的作了讲解。同时,就全国的解放战争形势以及云南的时局也向张子刚作了宣传。另外,还向张子刚宣传了边区党委关于对由进步分子、有革命倾向的农民及其他人士拉起来的民变武装,采取“来者不拒,争取改造,不能强制整编”的方针,希望张子刚回去后教育和引导下属能够看清形势,顺应历史潮流,改旗易帜,参加边纵部队,投身革命。在朱家璧的引导和鼓励下,使原本就有意投奔共产党的张子刚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张子刚回到其所属的4个中队驻地,经过反复动员,讲清道理。12月3日,张子刚率所属4个中队300余人集结于明朗。次日沿边纵部队南进的路线追赶,12月6日在双江赶上边纵部队。边纵部队在双江县城召开欢迎大会,正式宣布将张子刚部收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一支队三团直属镇康大队,任命张子刚为大队长,何超群为副大队长。

  

    (西进部队明朗会师纪念地)

         这是永德历史上有完整建制的地方倒蒋武装集体投向共产党的先例和壮举,为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反动派注入了新的革命力量。至此,张子刚、何超群等一批永德热血青年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

  “奋勇追歼”展男儿本色

  此后,张子刚、何超群所部直属大队,奉命参加了抢占马台渡、突袭李希哲等战斗和昆明保卫战。

  

  (元江战役遗址—照片来自网络)

  1950年初,经晋宁整编,张子刚调3团参谋处任副主任。镇康大队多数人编入3团8连,何超群出任连长,随即奉命率部参加解放云南最后一战——滇南战役中的元江战役,出色完成了穿插奔袭、拔点堵截等战斗任务,受到团党委的表彰奖励,并荣获“奋勇追歼”锦旗。

  1950年3月,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命令,滇桂黔边区纵队,统一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何超群所部 17 团 8 连,被划归云南军区武定军分区序列,4 月开赴禄劝地区,参加剿匪作战。其间,编制番号相继改为 15 团 3 连、独立 2 营 6 连,何超群相继改任副连长。12 月,连队编制番号又改为基干团 6 连,何超群出任连长。根据禄劝地区敌情动态,为引出并歼灭当地残匪金丽尧部,何超群乔装成寻甸股匪易培春部下团长马才忠,并通过我方潜伏人员,向金丽尧传话。大意是:“易司令派来的马团长,有意与金司令会晤,共商抗清剿、抗征粮的联合行动;会晤地点,是否选在共军已经撤防的中平区公所”?传话人出发后,何超群即安排区上军政人员,依计佯装撤离区公所;基干团 6 连则乘黑夜,秘密埋伏于中平区公所及附近关隘,只待股匪上钩。12月24 日,金丽尧如约率亲兵 12 人下山,进入中平区公所,最终被何超群部全歼,当场缴获长短枪12 支、子弹 200 发。匪首金丽尧被擒,所部股匪随之被瓦解,禄劝社会逐渐稳定。此役,何超群所部基干团 6 连,受到武定军分区的表彰嘉奖,智擒匪首之举,被当地传为佳话。

  在永德这片故土,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的红色故事还很多,今天我们列举“一面锦旗和一群热血青年”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更加深入的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积极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更好地开创美好的未来。

                                                                                                                 (收集整理:永德博物馆 蔡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