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调研文集 >> 正文

对箐门口自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来源:大山乡  作者:永德县政协机关 赵双城  时间:2020-01-02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在21世纪中叶,中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经济能否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城乡统筹。放眼全国,云南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大省,云南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发展旅游具得天独厚的条件。乡村振兴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基础,而乡村旅游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期,箐门口自然村已悄然启动发展乡村旅游。

  一、基本情况

  箐门口自然村位于永德县大山乡笼楂村南部,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距县城60公里,属高海拔冷凉山区,曾为永德至孟定茶马驿道重要关卡,是中国农耕文明与南亚商埠文化的交汇之地。村落以汉族居民为主,目前户籍人口60户242人,其中常住人口46户187人,长期外出14户55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另有部分村民长年从事建筑业及外出务工。通过努力,箐门口自然村农户收入稳中有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饮水安全有保障,实现安全住房、道路硬化全覆盖,村寨人居环境大幅提升,贫困发生率从38%降至零,脱贫攻坚取得实效。村寨的旅游资源丰富,分布有石佛山、清水河、古茶园、桃花谷、崖蜂、报恩泉、青龙桥等景观景点,适宜发展乡村旅游。

  二、箐门口自然村旅游基础条件

  1.以规划为龙头,打造乡村旅游基础。在理事会配合下由自然村帮扶队员牵头着手编制《村庄规划》,为群众指明美丽村庄建设发展方向。对全村47户住房进行了加固改造,全面完成村寨道路硬化,在村寨主干道安装了乡村特色的安全警示护栏,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生产生活用电、安全人饮均有保障,实现移动4G网络覆盖等,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一定的硬件基础。

  2.农村基层组织机构健全,合适培训旅游服务团队。箐门口自然村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现有1个乡村振兴理事会、5个“同心联”、1个由15人组成的巾帼志愿队。以此为基础,实行“产业升级人才替代”方案,经过专业培训,可以迅速打造出一支乡村旅游服务队伍。

  3.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绿色生态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绿色生态产品存在巨大需求。箐门口自然村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茶叶、核桃、冬桃、魔芋、石斛,以及养殖草驴、黑山羊、蜜蜂、生猪等,大城市、大商场、大客户对此类“山货”需求旺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极具市场潜力。

  4.文宣工作后来居上,乡村治理行之有效。箐门口作为曾经的古道关卡,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如今,文教事业有序发展,目前没有适龄青少年辍学现象;文化扶贫深入人心,邀请县文工团惠民演出助推中心工作,由网络平台上传的宣传视频《箐门口的思念》《相逢箐门口》及《箐门口自然村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工作纪实》等音像书籍感人至深,真实记录了箐门口自然村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其中前者网络点击率近9000人次;市县电视台及县政府网站对箐门口自然村的发展变化均有过报道。同时,通过建立家庭信息平台及村寨微信群,推动网格化管理,促进了寨内外资源信息共享,乡村治理更加行之有效。

  5.村寨景观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天然优势。位于箐门口垭口的石佛山,立石成佛、以佛当关、郁郁葱葱,是方圆几百里信众求运、求财、求子的秘境之地。箐门口河穿越整个村寨,经过集中整治,已经从过去的臭水沟变成现在的清水河,是当地民众抹不去的乡愁,现已约定俗成称之为“清水河”,并沿河岸规划休闲“幸福公园”。沿箐门口的山路西行,则是姬家山古茶园,路途辛劳难抵千年古茶诱惑,或合围拍照或秉烛夜谈,尽享人生的爽意。桃花谷位于箐门口南部,在冬去春来之际,漫山遍野的桃花展现出勃勃生机,是游玩赏花的好去处。从青树垭口沿崖蜂路穿行至桃花谷尽头,便是著名的崖蜂,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大自然杰作让人叹为观止。沿山路而下,岩缝间突涌一大股清泉,且四季清澈,中华自古崇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故名报恩泉。沿河而下五百米,至青龙桥。据初步考证,青龙桥始建于清末,为箐门口字氏地主出资修建的石拱桥,既有方便相邻村寨来往之功德又有汇水聚财之寓意。至此,箐门口自然村形成“一个村、两垭口、三道桥、八条路”的乡村旅游线路格局,简称为“1238”游。除此之外,还有草驴、黑山羊、土鸡、老火腿及山毛野菜等众多生态美食供远客品尝。

  三.对箐门口自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展望与思考

  1.坚持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村落属冷凉贫困山区,想改变落后面貌,就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巩固提升各项脱贫攻坚成果。

  2.坚持生态红线,守住绿水青山。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面对丰富的山区资源,最好的回馈就是坚持生态红线、守住绿水青山,坚决不吃子孙饭,要让子孙后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3.坚持规划理念,完善村寨设施。以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以村庄规划为龙头,先后开发建设关南桥、幸福桥及保护青龙桥,逐步建设关南路、绿水巷、青山巷、幸福巷、安康巷、崖蜂路、龙泉路、石佛路。并逐年完善路灯、公厕及污水排放、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通过推动村寨规划建设,实现绿水青山、幸福安康。

  4.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匮乏,制约着村落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普通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短缺。人是决定生产力水平的核心要素,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劳动技能及社会公德等综合素质,为村落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5.坚持开放合作,鼓励筑巢引凤。随着对外交通的改善、长期外出人员的信息融合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开山门喜迎四方宾客、招商引资开发山区资源,已成为山寨的必然选择。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带动“食、住、行、娱、购”等实体消费,也能催生微电影等丰盛的精神食粮。村寨多彩多姿的景观资源,都是打造乡村旅游的绝佳素材,有望引爆新的经济增长。

    

  (图为箐门口自然村道路,对外交通条件便利)

    

  (图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绿色生态产品)

  

  (图为县文工团到箐门口自然村开展“惠民演出”,培育文化产业)

   

  (图为箐门口自然村旅游景观:崖蜂、大园子)

    

  (图为箐门口自然村旅游景观:姬家山古茶园)

    

  (图为箐门口自然村旅游景观:报恩泉、青龙桥)

  

  (图为远眺箐门口自然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