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专题 >> 正文


这个冷凉山区不“冷凉”



来源:临沧日报 作者:彭先文 字学林 彭文昌 王宏斌 时间:2020年04月21日 14:23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开栏的话

  永德县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将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为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任务,永德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要求,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带动群众增收,全县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当前,正是永德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临沧融媒体新闻社于近日组织全媒体采访团深入该县部分乡镇、村组开展行进式采访报道。即日起,本报开设“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栏目,全面报道永德县脱贫攻坚工作实绩和成效。

  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崭新的民居房掩映在核桃林中,一段段干净的硬板路把家家户户串联起来——航拍镜头里的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模村,透着一股股新时代山区新农村的活力。
  核桃林下,杨双狗夫妇一个播种、一个培土,正忙着种植魔芋。村里大多数农户已完成魔芋种植,杨双狗家算是今年种得最晚的一户。担心他家是不是种植过程中遇到困难,市纪委监委派驻扎模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陈维彬和村党支部书记李富裕特意赶来地里查看。见这两口子忙不过来,陈维彬和李富裕干脆帮着他们一起种魔芋,时不时还叮嘱一些种植技术要领。
  “今年打算种2亩,加上去年种的1亩,总共是3亩,按照合作社给的保底价来计算,估计采收后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杨双狗说,合作社不仅发放种子,还提供技术培训,以市场保护价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农户只需安心种植管护,不愁销路,产业帮扶帮到了心坎上。
  目前,扎模村魔芋种植面积2200多亩,产量320多吨,年产值200多万元。
  位于平均海拔2200多米的扎模村,高山冷凉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宜种植藠头,个大质优的藠头在当地很有名气。但由于缺少销路,藠头在当地菜市场里“贱买贱卖”,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这项产业多年来一直不成气候。如何充分结合气候资源,让这项“不死不活”的产业红火起来?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依托联心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主动在网上找销路,与两户省外企业达成销售协议,两角钱一斤的藠头一下子涨到3元一斤。一车车藠头运出大山,农户的收入渐渐多了起来。
  “亩产值最高能到1万多元,村里有的人家能种10多亩。”正在藠头地里除草的农户王如明说,看到种植藠头效益越来越好,今年他也种了2亩。
  2019年,扎模村种植藠头1600亩,产量达960吨,产值580多万元。
  扎模村临近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足的水源及多样性植物为蜜蜂提供了天然的生活环境,也为扎模村群众带来养蜂收益。为扩大生态养蜂产业、畅通蜂蜜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资金为联心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购置了蜂蜜加工生产线,为合作社申请了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推介、销售蜂蜜,仅2019年就完成两吨产品交易,实现产值40多万元。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扎模村聚焦农民群众增产增收,引导农户多元化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产销对接主体作用,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下功夫,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前,扎模村形成了以核桃、茶叶、藠头、魔芋、萝卜、紫洋芋及养殖业为主的产业格局,群众一年四季都有收入。”陈维彬说。
  2019年,扎模村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603.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90元,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了6倍。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39.57%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已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今年魔芋、藠头、核桃、茶叶等各项收入加起来,应该不会低于8万元。”杨双狗底气十足地说,只要我们的农产品有好市场,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