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文化和旅游局)
永德县班卡乡:传统文化进校园 产教融合促发展
发布日期:2025-04-23 08:47 信息来源:永德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7 字体:【

近日,走进永德县班卡乡中心完小,三弦声浑厚低沉,芦笙音清越高昂,笛声悠扬婉转,三者交织,奏响独特而迷人的民族乐章。教室中,本土民间艺人李小中正手把手耐心地向学生传授传统乐器弹奏技巧,这一充满民族风情的画面已成为班卡乡7所中小学日常教学中的一道景观。

“祖辈留下的智慧绝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传,只要有人心怀热忱愿意学,我们这些手艺人定会倾尽全力相授,不收取任何报酬。”班卡乡民间艺人李小中语气激昂道。

班卡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数瑟”的重要发源地与传承地,当地群众自古便以歌为言、以舞传情,用独特艺术形式承载民族情感与文化记忆。然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掌握传统技艺的年轻人数量日益减少,乐器制作工艺与弹奏技巧陷入断代危机。为扭转这一局面,近年来,班卡乡创新性地开启“党建+文化传承+产教融合”模式,精心构建起“校园传承+工坊实训+产业培育”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特色道路,让历经千年风雨的“啊数瑟”文化在校园扎根、生长。

夜幕低垂,班卡村篝火熊熊燃烧,村民们围成圆圈尽情“打歌”,传统曲调巧妙融入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艺术活力。从往昔仅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之时进行表演,到如今每周定期开展文化活动,班卡村的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多彩。

“现在更多年轻人加入‘打歌’队伍,我家制作的芦笙如今成了市场爆款,订单络绎不绝,已排至明年。”村民李昌高兴地说。

“文化传承既要守住老手艺,更要创造新价值。”班卡乡党委副书记段哲表示,未来三年,班卡乡将在全乡新建传习所7个、非遗工坊2个,着力培育新生代传承人50名,带动周边20户群众实现增收,预计三弦、芦笙、笛子等传统乐器年产值突破百万元,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走得远,让那些斑驳的老乐器在青少年手中焕发新声,讲述着“阿数瑟”的当代故事。

通讯员:班卡乡 吴圣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