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大山乡,层层叠叠的烟田里,泛起一片金色的波浪。在这片土地上,永德县大山乡通过“政企联动”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从“黄金叶”到“绿菜篮”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解锁土地增收密码。
据了解,大山乡在麻栎寨村探索实施“政企合作”模式,依托国企资源,实现烤烟、蔬菜订单供应。县烟草公司提供保底收购,解决烟农后顾之忧;县教发公司与基地合作,将新鲜蔬菜配送至全县中小学校食堂,保障蔬菜销路;县乡村振兴局全程跟进,从政策指导到资金扶持,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村合作社作为运营主体,将分散的土地资源整合起来,既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难题,也让产业发展有了坚实保障。
不等不靠、主动破局,这是大山乡今年以来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项目一期规划流转420亩土地,面对建设资金缺口,乡村两级干部多方奔走,成功争取到资金支持。这些资金被精准投用,闲置已久的“冷库”将化身为标准化的蔬菜分拣中心。蜿蜒的硬化道路通向田间,修复后的沟渠重新焕发活力,为“烤烟+蔬菜”轮作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香芋、金瓜等9个蔬菜规划种植区,如同镶嵌在田野间的“绿色棋盘”,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兼具良好的市场前景与抗风险能力。
产业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项目覆盖麻栎寨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12户456人从中受益,其中脱贫户46户、监测户5户。“土地流转每亩1000元,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00元收入,加上合作社分红,一年下来比以前强多了,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更方便照顾家里。”村民保占能掰着指头算起了账。
数据印证着这份喜悦——已种植的40余亩烤烟预计实现产值25万余元。蔬菜种植基地将带动就近务工80余人,蔬菜分拣中心还能提供5个长期岗位,每年务工收入超30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更可喜的是,通过“烤烟+蔬菜”轮作模式,每亩土地综合收益预计提升30%,达到1.3万元以上,合作社还将根据产量进行分红,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从烟草的“金色订单”到校园的“绿色餐桌”,大山乡通过绑定国企资源,实现了国企订单保销路、合作社统管降成本、农户参与稳增收的良好局面。这条“国企包销、教育消化、农民收益”的产业振兴特色路径,不仅让“黄金叶”“绿菜篮”成为大山乡的新名片,更为大山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