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看得见的美丽承诺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德县水务局着力在学党史上下功夫、悟思想上出硬招、办实事上见实效、开新局上求突破。同时,以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民办实事,用心解难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切身诉求。
人水和谐,留住乡愁,通过美丽河湖建设巩固治水成果,让“美丽”看得见,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这是美丽河湖建设的初衷。今年是我县美丽河湖建设的第二年。为了这个美丽承诺,我县全力开展河湖治理保护,深入推进河清湖美的健康水生态建设,持续实施生态修复,继去年康家坝水库顺利创建省级“美丽河湖”后,前不久,永康河城镇段、南桥河永康段、南捧河赛米坝段、水头水库、青树河水库被列为永德县2021年度美丽河湖。良好的河湖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极具吸引力的城乡绿色发展脉络。
美丽永康河,彰显新时代民族特色

永康河发源于德党镇牛火塘村委会境内水头箐亮山北麓,上游称红石头河,中游称大地河、下游称永康河。是怒江三级支流,流经大山乡、德党镇、永康镇、小勐统镇等4个乡镇,15个行政村,全长65.7公里,径流面积1702.9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1.8立方米每秒。
为创建美丽永康河,确保美丽永康河有满足要求的防洪标准、有健康的水生态、有优良的水环境、有优美的景观、有和谐的水文化、有效地水管理,永德县水务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有满足要求的防洪标准。永德县水务局积极组织河道治理工程两期,美丽河湖建设河段为一期治理的全部河段,二期治理的部分河段,其中一期工程治理河长5.238公里,堤防长 10.01公里,工程保护农田0.55万亩,保护人口2.8万人。二期治理为永康河端棱段及永康坝后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长7公里,堤防长14公里,工程保护农田1.23万亩,保护人口5.6万人。通过实施河道治理工程,使永康河防洪标准得到了提高。
二是有健康的水生态。长期以来,两岸群众占用河道,种植农作物,2020年以来,通过四级河长及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占用河道种植农作物全部清除,新增植树200株,沿河种植芦苇等涵养水源、净化水环境的水生植物,引来鹭鸶、画眉、等大量鸟类在此繁荣生息,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有优良的水环境。永康河城镇段属于“怒江流域一级水功能区永康河永德开发利用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水质,水质代表断面为十里箐断面,根据2020年1至12月地表水功能区监测结果评价表显示,十里箐断面水质检测结果I类6次,II类6次,全年水质评价优良率达到100%。
四是有优美的景观。永康河堤防安全稳固,水体自然流畅,堤内芦苇荡漾,岸上芒果飘香,风景优美,沿河植被错落有致,滨水步道干净整洁,有亲水设施,沿岸有垃圾桶16个,是当地居民休闲、散步、观景的聚集地。
五是有和谐的水文化。永康河流域有傣族、佤族、拉祜族等十余个民族沿两岸逐水而居,以傣族、佤族为主的泼水节孕育而生,每年的清明节后十天,大家欢聚一堂,以泼水互至祝福,表达人民对水的亲近,彰显了有民族特色的水文化活动。
六是有效地水管理。该河段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020年以来,各级河长深入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组织部门联合执法4次,有效清理垃圾194吨,劝退耕种农作物面积8004平方米,“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四乱”问题全部得到解决。通过各级河长、联系部门、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河流堤防安全稳固、周边卫生整洁,度汛、供水调度规范。
美丽水头,尽显河湖好风光

水头水库位于德党镇南部的牛火塘村,坝址距永德县城46km。水库于1977年动工兴建,1982年4月竣工投入运行。库区集雨面积15.8平方千米,总库容304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水库枢纽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及输水涵管组成。
一是有满足要求的防洪标准。水头水库承担着下游永德县大山乡、德党镇、永康镇的8453亩农田灌溉任务,并担负着下游1.70公里处的忙海水库及其坝后式电站、下游三个梯级电站、永德县3.68万亩耕地、9487人及镇康~羊头岩公路的防洪保护任务。水头水库共实施2次除险加固,第一次除险加固工程于2008年正式开工,于2009年全面完工。第二次除险加固工程于2020年1月5日开工,2020年7月完工。水库严格按照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进行调度管理,定期开展水库建筑物安全运行管理监测工作。
二是有健康的水生态。水库进库公路及大坝周边植樱桃200棵,柳树100棵,夹竹桃100棵,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同时水库下泄生态流量,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有优良的水环境。水头水库属于“永康河源头水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Ⅱ类水质。经监测,目前库区水质达到Ⅱ类标准,达到湖(库)长制水质保护目标。
四是有优美的景观。水头水库植被盖率高、山花烂漫、风景优美,每逢节假日,游客驱车游玩的一个好地方。
五是有和谐的水文化。水头水库实现供水功能永续利用,确保农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
六是有效地水管理。水头水库由永德县水库工程管理局负责管理,主要负责水库运行管理、防汛调度、工程维护和灌溉管理。水库运行以来,水库工程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运行管理调度。目前水库大坝、隧洞、溢洪道等枢纽工程运行正常,工程各运行指标满足要求,水库运行安全规范。根据湖(库)长制工作要求,水头水库共设县、乡、村三级湖(库)长,各级河长深入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通过各级湖(库)长、联系部门、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水库周边卫生整洁,山清水秀,蓄水、供水调度规范。
美丽青树河,休闲观光好去处

青树河水库位于临沧市永德县城西北部的小勐统镇境内,距县城59公里,距小勐统镇政府驻地3公里。青树河水库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2006年4月竣工并投入运行;青树河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集镇供水、防洪、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192万立方米。水库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输水隧洞组成。
一是有满足要求的防洪标准。青树河水库承担着小勐统集镇及4个村12800人的人畜饮水(涉及小勐统镇、永康镇)、防洪保护任务。青树河水库于2015年进行除险加固。严格按照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进行调度管理,定期开展水库建筑物安全运行管理监测工作。
二是有健康的水生态。水库进库公路及大坝周边种植樱花180株、三角梅230株、夾竹桃64株、垂柳48株、澳洲坚果200株,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同时水库下泄生态流量,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有优良的水环境。青树河水库属于水源地保护,经监测,水库水质为Ⅲ类,符合饮用水标准。
四是有优美的景观。青树河水库森林覆盖率高,库渠流域范围内自然风景优美、岸边树木保护良好、水体清澈见底、百鸟争鸣,保障供水水量,让人民群众满意,喝上放心水的幸福水库。
五是有和谐的水文化。青树河水库流域内植被良好,每年雨季,大家相约而至,享受大自然馈赠美食蘑菇,体验水库优美风光,水库环库路,成为人民休闲散步步道,体现人水和谐的温馨画面。
六是有效地水管理。青树河水库由永德县水库工程管理局负责管理,主要负责水库运行管理、防汛调度、工程维护和灌溉管理。水库运行以来,水库工程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运行管理调度。目前水库大坝、隧洞、溢洪道等枢纽工程运行正常,工程各运行指标满足要求,水库运行安全规范。根据湖(库)长制工作要求,青树河水库共设县、乡、村三级湖(库)长,各级河长深入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通过各级湖(库)长、联系部门、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水库周边卫生整洁,山清水秀,蓄水、供水调度规范。
美丽南桥河,逐水而居显特色

南桥河干流发源于永德县大雪山乡大岩房村东北,国家级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上游称忙令河,接纳忙东河后称南桥河。止于永德县永康镇忙腊村旧城北部与永康河交汇。河长33公里,径流面积344平方公里。
一是有满足要求的防洪标准。2020年2月28日南桥河永康段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治理河长3.77公里,治理堤防长5.2公里,完成投资1440万元。河堤、涉水建筑物安全稳固,完全满足防洪要求。
二是有健康的水生态。沿河开展植树种草,河道治理采生态材料,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有优良的水环境。南桥河永康段属于“怒江流域一级水功能区南桥河永德保留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水质,根据2020年1至12月地表水功能区监测结果评价表显示,十里箐断面水质检测结果I类6次,II类6次,全年水质评价优良率达到100%。
四是有优美的景观。南桥河永康段水体自然流畅,堤岸植被保护良好,便民道路、亲水设施干净整洁,满足人类活动要求,河边凉风,吹起田间地头人民幸福笑容,为世居傣族泼水节提供幸福源泉。
五是有和谐的水文化。南桥河永康段流域有傣族、佤族、拉祜族等十余个民族沿两岸逐水而居,以傣族、佤族为主的泼水节孕育而生,每年的清明节后十天,大家欢聚一堂,以泼水互至祝福,表达人民对水的亲近,彰显了有民族特色的水文化活动。
六是有效地水管理。南桥河永康段共设县、乡、村三级河长,各级河长深入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通过各级河长、联系部门、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河流堤防安全稳固、周边卫生整洁,度汛、供水调度规范。
美丽南捧河,孕育浓浓茶香

南捧河为怒江二级支流,南汀河右岸汇入的一条一级支流。发源于小勐统镇麻栎树村委会境内的箐门口澡塘坝。该河总长116公里,径流面积2747平方公里,在我县内流程41.4公里,径流面积367平方公里,在我县境内该河由西北向南,由小勐统镇麻栎树村、小勐统村、河边村、垭口村永康镇朝阳村流入勐板乡,经勐板乡怕掌村、梨树村、户丫村、新边田村、后山村、水城村、忙肺村7个村委会后流入镇康县。
一是有满足要求的防洪标准。2020年2月南捧河赛米坝段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治理河长6.6公里,治理堤防长11.86公里,完成投资2649万元。河堤、涉水建筑物安全稳固,完全满足防洪要求。
二是有健康的水生态。沿河开展植树种草,河道治理采生态材料,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有效保护水生生物,生物多样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三是有优良的水环境。南捧河赛米坝段属于“怒江流域一级水功能区南捧河永德—镇康保留区”,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水质,根据2020年1至12月地表水功能区监测结果评价表显示,大岔河大桥断面水质检测结果I类3次,II类9次,南捧河断面水质检测结果I类5次,II类7次,全年水质评价优良率达到100%。
四是有优美的景观。南捧河赛米坝段河内水体自然流畅,堤岸植被错落有致,便民小路干净整洁,水环境优良,构建了自然和谐的水生态景观。
五是有和谐的水文化。南捧河赛米坝段流域有佤族、傣、布朗族、等少数民族村寨。其中又以布朗族分布最为广泛,布朗族村寨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豆类、杂粮(小麦、土豆、芋头等)次之;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烟叶、麻类及各种蔬菜。自古以来,茶叶就是布朗族先民栽培的著名物产,布朗族所居之地茶最为外界所知,赛米河两岸分布着不少古茶树和古茶园,由忙肺村火烧房子地古茶园出产的忙肺茶、由新边田村忙海山古茶园出产的茶云之南布朗茶最具有代表。出茶叶外赛米河谷有优质稻区,适宜种植区域面积1200亩。赛米河谷因为出厂的大米品质高被外界统称为“赛米”。赛米河谷布朗族村寨的节日习俗,与傣族大同小异,布朗族传说,他们与傣族是兄弟关系,布朗族是哥哥,居山区种山地,傣族是弟弟,住坝子种水田。因此,布朗族每次“赕佛”都要请傣族佛爷上山,傣族“赕佛”时也请布朗族佛爷下山。赛米河两岸布朗族、佤族、傣族人民信仰的佛寺。彰显了有民族特色的水文化活动。
六是有效地水管理。南捧河赛米坝段共设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各级河长深入开展“河长清河”“清四乱”等专项行动。通过各级河长、联系部门、管理单位的共同努力,河流周边卫生整洁,度汛、供水调度规范。
水色澄碧,山影明秀,恍然如画……通过“治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县一张靓丽的名片,而美丽河湖,便是其中一抹鲜亮的生态底色。美丽河湖正与美丽乡村、惠民工程、生态保护、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成为彰显我县历史文化的新载体,不断散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