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永德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永德县崇岗乡团树村:抓实抓牢“三件事”,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来源:崇岗乡 作者: 时间:2024年10月19日 10:22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永德县崇岗乡团树村地处永德、耿马、镇康三县交界,位于崇岗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国土面积59.61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海拔864米,其中,户等自然村海拔540米,为全县境内海拔最低点。全村辖1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73户3874人,村内有汉、佤、傣、布朗、拉祜、德昂6个民族,其中德昂族有126户527人,是永德县唯一的德昂族集聚地。森林覆盖率84%,被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认定为第三批省级森林乡村。202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645.12万元,人均纯收入17153元。

近年来,团树村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部署,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治理”三件事深度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画出了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一、抓产业发展,促各族群众增收增富增彩

团树村锚定橡胶、甘蔗、饲草三大重点产业,带领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探索建立“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引进精深加工生产线,不断完善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使“沉睡”已久的橡胶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今年以来,团树村共有橡胶种植面积1万多亩,投产8000多亩,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胶农户均增收2万余元。在县级甘蔗产业大党委统筹规划布局下,团树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党建工作链条有效嵌入甘蔗产业发展全流程,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持续推动甘蔗产业实现恢复性发展。今年新植甘蔗460多亩,预计实现产值165万元。同时,依托崇岗乡大鱼坝饲草加工厂建设项目,推动发展青贮玉米种植500多亩,预计实现产值63万元,亩产实现增收400余元,带动农户增收20余万元。通过聚焦重点,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反哺村集体经济造血体系,最终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二、抓基础设施,促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团树村聚焦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做什么”为导向,依托2024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万元对团树村户等自然村规划建设产业道路2400平方米;依托民宗各类项目对本村辖区进行道路硬化30多公里,投资100余万元在豆腐铺自然村新建德昂民族文化传承馆1座;积极申请市级社会福利彩票公益基金40万元在户等自然村推动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效提升了民族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项目的建成,切实解决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彰显,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以前我们这里出行很不方便,去乡里赶集、办事来回要一整天,现在道路硬化了,时间大大节省了,衷心感谢党和政府时刻牵挂着我们”,户等自然村佤族村民杨志兴说。“道路和文化传承馆建成后,每年的芒果节、春节我们都会组织村民到乡里、到县城参加文艺汇演,把我们德昂族独具特色的歌曲、舞蹈、乐器展现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了解德昂文化”,德昂族古歌传承人董志良欣慰地说。

“村里新修订了村规民约,引进了企业负责清运垃圾,我们自己则开展集体大扫除,现在村里更加干净了,我们心里也更加舒畅了”团树户等自然村村民李国芳高兴地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远不会干涸;同样,一个民族只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才能长盛不衰”,团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文富深切地说。

三、抓社会治理,促各族群众共商共治共享

由于团树村户等自然村地处镇康、耿马、永德三县交界,行政隶属交叉、群众插花混居、飞地交错复杂等问题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难度大,对此,镇康县军赛乡、耿马县勐简乡、永德县崇岗乡三县三乡协调联动制定《军赛勐简崇岗三乡毗邻插花边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九联”机制任务分解方案》,就日常工作联通、矛盾纠纷联调、网格管理联划、部门职责联动、社会治安联控、困难问题联破、群众普法联宣、护村队伍联建、经验亮点联创等9个方面进行部署,为三县三乡同管社会治安、共抓平安建设打牢基础。通过集中开展插花地区矛盾纠纷联调联解,专题分析研判插花地区社会治安形势,协调解决突出矛盾纠纷等隐患问题,切实将插花地区矛盾纠纷化解处置在萌芽状态。

今年以来,共召开三乡政法碰头联席会议8次,三乡联合组建群防群治队伍2支60人,开展跨乡域治安巡逻和跨乡域普法宣传活动各7次,更新完善三乡数据6次,共排查化解插花区域一般邻里纠纷2起。

同时,三县三乡还深入开展毗邻插花边寨农村宅基地联审联批试点工作,探索出插花飞地农户宅基地申请流程,进一步解决了毗邻插花边寨宅基地联审联批问题。通过共商共治共享,画出了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打造出了团结共治“新样板”,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幸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