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永德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永德县乌木龙乡:“三抓”助力茶产业振兴



来源:永德新闻公众号 作者:胡建勇 时间:2025年04月04日 10:56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永德县乌木龙乡是茶叶之乡,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极富民族特色的茶叶文化,全乡拥有5.85万亩茶园,其中有机茶园1.95万亩,人均占有茶地面积1.5亩以上,茶叶产量3200多吨,是全县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茶叶产业是全乡支柱产业。

近年来,乌木龙乡积极融入全市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主动找定位、学理念、定举措,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茶产业示范片”建设要求,依托全乡茶叶资源优势,抢抓机遇,将茶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推动,通过项目驱动、多方合作、科学管理,积极推动茶产业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

乌木龙乡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科技赋能,积极申报多个茶产业项目落地乌木龙,不断激活茶产业发展活力。目前,总投资598万元的蕨坝村茶叶加工厂建成投产,直接带动全乡2600余户茶农增收480余万元,同步带动周边乡镇茶农增收。总投资486.5万元的年产400吨烘青绿茶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通过技术升级,茶叶销售增加工业产值1200余万元,带动周边茶农户均增收900元以上,同时提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岗位20个。2024年,在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助推下,10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稳步增长,总收入177.52万元,较2023年107.69万元增长64.84%。2025年,成功申报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暨年产300吨绿茶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和1000亩茶叶绿色示范基地创建项目。

为有效解决乌木龙乡茶企各自为战、茶园管理不够科学、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乡党委、政府牵头联合乡辖区内101家茶叶加工企业,成立“乌木龙彝族乡茶叶协会”,强化党政企社农合作。以银竹为龙头的协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党建指导生产,先后荣获“云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蒙顶山杯”国际名茶金奖和银奖等奖项,显著提升乌木龙茶叶知名度。探索推行“党组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茶企、茶农、茶园基地纳入统一管理服务,建立《茶叶协会章程》和准入退出机制,企业、党组织合作社和农户签订三方协议,协会提供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服务,开展技能培训,出台茶园管理技术标准和茶鲜叶收购标准;村党组织合作社汇聚茶农党员、能人大户优势资源,在茶叶管理、采收上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建与茶叶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党建引领企业有效益、合作社有分红、农户有收入的共赢格局,推动全乡茶产业抱团发展、提质增效。

针对茶园违规使用农药、除草剂,茶叶竞争力不足,市场疲软等问题,乡党委、政府通过政企联动,协会助力,规范茶园使用农药,科学管控农残,加快茶园标准化建设步伐。对辖区内茶园全覆盖进行GPS打点定位,精准掌握全乡茶园分布地理位置、海拔气候、种植面积等资源情况,为实施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以诚信经营为基础,茶农签订《在茶园中禁止使用违规农药承诺书》,茶叶协会企业与茶农签订《鲜叶收购协议》,通过“拒农残,保收益”,以订单农业保障茶农权益。全面推行“企业+基地+农户”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乡、村、组三级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巡查队伍,通过常态化防控巡查、全民举报监督、不定期专项抽查等方式强化农残管控,严格执行《关于茶农违规用药的举报奖励机制》,建立企业、茶农“红黑榜”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实行优质优价,激励“生态茶”,拒收“农残茶”。采取“两微一端”“农村大喇叭”、群众会、入户宣传、一封信等方式,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式加强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宣传,督促企业和茶农严格遵守禁用、限用农药管理规定,不断提高群众有机标准化意识,提高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进一步打造乌木龙高标准、高质量、绿色有机茶园基地标识,推动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