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德县乌木龙乡在扎模村、菖蒲塘村试点开展核桃疏密降冠培训,开启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科学高效核桃管护之路,大力发展“核桃+野菊花”“核桃+万寿菊”等林下中药材产业新模式,不断增加土地产值,助农增收。
核桃树承载着乌木龙人民厚重的感情。自2006年规模种植核桃全乡核桃栽培面积16万亩,是乡内重点产业之一。然而,乌木龙核桃普遍存在树体高大、树冠郁闭问题,导致果实小、产量低、品质差,产值不高,农户采收核桃收入不稳定,规模聚集优势日渐式微,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调整。
为有效解决核桃产业面临的问题,乌木龙乡深入调研分析,邀请临沧市农函大、市科协、县科协等部门,开展核桃提质增效专项培训。培训采用全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核桃林下,重点围绕核桃产业发展形势,对核桃树的合理疏密、整形修剪、科学降冠等管护技术以及常见病虫害和不同时期不同方式追肥措施进行系统详细的讲解。
培训现场,护林员李应忠结合自己核桃种植经验积极向老师请教,热心协助老师指导其他学员。“核桃树是幸福树,我研究核桃提质增效多年,但家里的核桃树还是结得少、品质差,今天听了老师的讲解,一语点醒梦中人。回去以后,我将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对核桃树进行修剪、追肥、病虫害防治等。”李应忠笑着说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提高林地经济价值,发展林下特色产业已成为山区土地增产、林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必然选择。在众多的林下产业发展创新模式中,核桃林下间作的产业模式以可行性强、易操作、效益大等优势得到关注。该模式既能保持林区生态平衡,在获得较高品质核桃的同时,林下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近年来,乌木龙乡积极培育发展后备森林资源,做强核桃林下产业。据了解,2024年计划发展野菊花4000亩,万寿菊20000亩,黄精600亩,变林木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促使产业提质增效、群众增收。
通讯员:张永军 李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