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人民政府
无障碍浏览长者模式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永德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起草说明


来源:自然资源局  作者:  时间:2024-04-25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45号)、《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扎实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自然资便笺〔2023〕1677号)以及《临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转发关于扎实推进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永德县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永德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

现就《规划》作如下说明:

一、《规划》出台有何背景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列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提出要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围绕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任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生态基础。

《规划》确定了未来一定时期永德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明确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指导永德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有序开展永德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基本依据。

二、《规划》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总体目标:全县生态安全格局全面优化,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健康稳定,南汀河流域(永德段)和勐波罗河流域(永德段)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重要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生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退化耕地得到有效整治,乡村环境整洁有序、舒适宜居,农业空间绿色高效。城市蓝绿网络基本完善,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得到有效缓解,城镇空间更加生态宜居。生物廊道、绿色廊道完整性和连通性进一步提高,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

阶段目标:

到2025年,着重抓好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严重退化区等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解决重点区域核心生态问题,美丽永德建设取得新成就。森林覆盖率达到66.36%,森林蓄积量达到1112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0.86%,湿地保护率达到35%,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8.96%,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5%,水土保持率达到70%。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410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886.36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3624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36.97公顷。

到2035年,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面实施,为建设美丽永德、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生态基础。森林覆盖率为66.3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166.80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70.86%以上,湿地保护率为35%以上,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为8.96%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为95%以上,水土保持率为70%以上。完成国土绿化面积3567.30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2740.89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8154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36.97公顷。

三、《规划》主要包括哪些重点工作?

《规划》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简要情况如下:

1、识别区域生态问题,研判重大生态风险。

2、明确辖区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目标任务,科学提出规划指标。

3、衔接临沧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和永德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核心,识别生态源地、连通生态廊道,构建永德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4、以临沧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修复分区为基础,综合考虑区域自然本底、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及主要的生态胁迫问题,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和连通性,划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明确各分区生态系统服务主导功能定位、主要生态胁迫问题及修复的主导方向。

5、聚焦临沧市生态安全格局和重大战略以及市级相关规划确定的生态功能重要区,生态敏感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生态系统退化程度严重、生态系统恢复力弱、生态问题突出的区域,统筹衔接县级有关部门相关规划成果,确定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6、提出生态空间生态修复、农业空间生态修复、城镇空间生态修复、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任务。

7、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布局、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以重点区域为指引,根据生态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和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恢复能力,科学布置生态修复工程和项目,合理安排项目时序,优先在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内实施。

8、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并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机制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