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掌村第二党支部“五联”模式促振兴 |
来源:大雪山乡 作者:杨丽青 王志海 时间:2019-07-08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
大平掌村是永德县大雪山乡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全村下辖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28户269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17户921人。2018年末,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929万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0753元。 大平掌村第二党支部下辖大平掌组、平掌寨组、阳红寨组、洼子寨组、大火地组、三台坡组6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32名,其中,女党员5名,少数民族党员1名,2018年发展入党积极分子3名。大平掌村第二党支部严格按照“五个基本”开展达标创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从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为抓手,以“五联”模式全力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 实现了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动、互促进、齐发力。 一是党建联合搬迁安置建新村。大平掌村第二党支部本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思路,积极协调集中搬迁安置点(振兴自然村),征地102.64亩,对大平掌组、平掌寨组、阳红寨组、洼子寨组、大火地组、三台坡组6个村民小组75户282人进行集中搬迁安置。为确保集中搬迁安置工作顺利开展,第一时间在安置点成立党支部、组建理事会,配套党员活动场所、新时代传习所,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确保整个安置点建设都在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和理事会的领导组织下稳步有序开展。 目前,振兴自然村已完成安居房建设并入住66间,正在建设9间。引用“海绵村庄”模式,有效完善水电路网、无害化卫生厕所、污水管网、垃圾收容池等基础设施配套,创建极具现代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坚果+蜜橘”产业基地1000亩,规划建设养殖小区 75间6666.7平方米,实现人畜分离,切实把安置点建成集规划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交通便利、生态宜居为一体的田园新村庄。 二是党建联合合作组织兴产业。大平掌村第二党支部通过积极调研学习,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巩固“资源型”“参股型”和“租赁型”三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注册了硕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1+N”(即1个总社+N个分社),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运作模式抓实产业发展。以“坚果+蜜橘”产业园、水产养殖暨生态休闲园为中心,合理谋划蔬菜、畜牧养殖等产业。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第二党支部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能目前,振兴自然村建成茶叶产业基地1000亩、坚果产业基地3000亩,党员产业示范基地1个450亩,贫困人口通过参加合作社年人均增收880元,增加集体经济年收入预计达5万元。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现代化、组织化、市场化基础坚实起步。 三是党建联合讲习活动强素质。乡村振兴的主题是群众、核心是干部、关键是政策,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此,大平掌村第二党支部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为着力点,结合“干部夜校”“读书会”,强势推进人才扶贫和技能扶贫行动,按照“1+X”要求率先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即必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选讲农村社会公德、村级发展历程、村里好人好事和实用技术等等。目前共开办培训6期300余人次,同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组建文艺宣传队,建设村史室,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从大平掌村的发展变迁中深刻感受党的殷切关怀和党的光辉普照,进一步树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群众素质的提高跟着党谋发展,实现农村更快振兴。 四是党建联合卫生评比提环境。党支部通过组建深度融合联合体,推行“党支部+理事会+卫生保洁员+农户”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坚持“每天定时扫、七天一小扫、半月一大扫、一月一评比”卫生清扫制度和“门前三包”及垃圾清运有偿服务制度,环境卫生得到根本转变,积极建设和谐秀美新村庄。集中安置点实现了污水统一无害化处理、生产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处理、公共卫生统一清扫、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明显提高。 五是党建联合鲜花盛开添鲜绿。打造鲜花盛开新村庄,探索新管护机制,执行“党支部+理事会+监督管理员+农户”果木花卉管理制度,对安置点的果木花卉实行责任到户管理制度,房前屋后的坚果等果木由农户负责管理,产生效益由农户收益。因不管理或管护不到位,导致果木、花草死亡的由该农户负责按同样标准进行补植。公共区域、三角地带的果木、花草由党支部指定专人进行管护,果木所得收益按四六分成进行分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完成振兴自然村近217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完成澳洲坚果、三角梅、木棉花、火把花等2800多株绿化美化种植,“鲜花盛开的村庄”已初见雏形。 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大平掌村第二党支部通过开展“五联”模式,党员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精细管理、示范带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