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永德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永德县亚练乡:彝族俐侎村落的蜕变



来源:永德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时间:2025年04月01日 10:43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我叫熊嘉龙,今年24岁。2022年,我刚考入永德县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岗位,在基层法庭历练了半年,就一头扎进了亚练乡彝族支系俐侎人村落——章太村,成了一名驻村工作队员。当时心里十分忐忑,就像刚离巢的雏鸟,面对广阔却陌生的天地,慌得没底。

初来乍到,村里的一切对我来说既新奇又棘手。我们村全是彝族支系俐侎人的少数民族同胞,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也藏着些“成长的烦恼”。就像医疗保险征缴的事,宣传了好几回,次次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没一点回响。

记得第一次跟着我的“片区搭档”——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平哥,去新寨自然村一个大爹家串户,大爹坐在火塘边,卷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我详细的跟他讲医保的好处:“大爹,医保就像车子保险一样,车坏了能报销,人生了病也能报销,不花冤枉钱呢。”大爹磕了磕烟袋子,闷声道:“阿塔(俐侎语,译为小伙子),我人老咯,不靠这东西,之前交了也没机会用上,不也过来了,交钱图个啥”我一时语塞,满心的无奈,只能灰溜溜跟平哥离开。晚上,躺在村委会宿舍的硬板床上,望着天花板,心里还在琢磨,我开始在想,下一次,我该如何跟大爹再次好好讲讲……

村里的红白喜事也是个“老大难”。一场喜事,摆上几十桌,杀猪宰羊,流水席能吃上好几天,大家都觉得场面越大越风光。可这背后,是不少家庭为了面子,出现了攀比心理,甚至负债累累。村干部和我们工作队,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我知道,这“移风易俗”的火烧眉毛了。

转机出现在一场院坝协商会上。那天,村里的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们围坐一圈,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发言时,声音都有点抖:“各位组长和代表们,大家都是村上的带头人,我们这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钱像水一样流出去,这是一种铺张浪费。”刚开始,大伙相互对视,小声议论着。讨论声最响的是村民代表阿福哥,他大声说:“这是咱们少数民族老祖宗传下的规矩,改了也不行呀!”现场气氛像绷紧的弦。

大家挨个讨论协商,交流发言,我们也给大家讲起其他村移风易俗后日子越过越好的例子,还拿出“四简”初步方案,一字一句解释。慢慢地,大家的眼神有了松动。老组长字大爷率先开口:“大家说得在理,老一辈的有些传承我们不能忘,但咱不能守着旧规矩,把日子过穷了。”这一句话,像破冰的暖阳,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最后竟达成一致——制定三个自然村村规民约,推行“四简”:“简仪”“简办”“简礼”“简庆”,要把这铺张浪费的风气给掰过来。

从那以后,村里逐步有了新的模样,再去宣传医保时,村民态度变了。在一次森林防火值班过程中,大平掌自然村的阿孃主动来到村委会跟我说:“阿塔,给我家把4个人的医保全缴上吧,用上用不上也是个保障,这是为自家好。”那一刻,突然有些感慨,几个月的憋屈、辛苦瞬间化作满心欢喜。

如今,走在村里的入户路上,看着村民们为新生活忙碌的身影,在自家院子里种着青菜,晒着玉米和茶叶,转动着传统手工织布机,我知道这一路的汗水没白流。我也在这彝族支系俐侎人聚居的冷凉山区里,磨去了青涩,懂得了奉献的重量。未来的路还长,我们村就像刚发芽的种子,向着乡村振兴的阳光,努力生长着,我们一直守着这片土地,看它开出最绚烂的花。

通讯员:亚练乡 熊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