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4日清晨,亚练乡新一期的国旗下的党史学习和国学分享由周波和唐成同志带来。


周波分享的是瞿秋白的故事。瞿秋白,本名双,字秋白 ,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先后在中国共产党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5年2月在福建省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从容就义,时年36岁。在去往刑场的路上瞿秋白先唱红军歌,再唱国际歌,旁若无人高亢低回,这哪里是赴死,这分明是回家,这个文弱的书生一路唱着走到了长汀郊外的罗汉岭,离行刑地点已经不远了,但他却在罗汉岭下的一片草坪前停住,目光向四周凝望了好一会,他大声地对百余号行刑的官兵说:“此地甚好。”这一天,36岁的瞿秋白,走出了他纷扰的人生。为大家劈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毕生奋斗的座右铭,他的一生是寻求中国光明之路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的一生。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当铭记历史,“英雄虽逝,然浩气长存,英雄岂消,凭事迹永传。”

唐成分享的是国学《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需谨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