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作品 >> 正文


书虫的诗



来源:金文明 作者:金文明 时间:2023年12月12日 17:22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书虫的诗


@今夜,星光围城


老槐树打盹时,秋风悄然入访

空出的庄稼地上,有露珠儿

拍照留影


灯火鼓囊,流萤婆娑

夜莺用空中那些珍珠似的补丁

把一个个心愿逐一补上


入夜的炊烟更加隽永地尚待

古老的南来北往。山神庙的直白

村庄与流水的直白,世代绵延


星光下的曼妙,为山丘和田野

披上薄纱。那薄纱,有时是白色

有时是酱色,一层层缠身绕耳

一阵阵窃窃私语


晚秋的夜,是一个书名号

也是感叹号。如果没有

无节制的犬吠声,将会

更美


我只担心那轮,被卡在山顶的

月亮

(2022.11.4)


@石坎路


石坎路已经很小了,小得只容下

一个人的咳嗽声。那些前辈

把时间捏成弯弯曲曲的出路

兑换成进进出出的力气


南酸枣是活久见的吃粗吃饱

山楂也是。茧皮不能折服一切

它们仅此为了生活,那时候

缺乏时下的金钱观,当我们

谈到价值,谈及处世哲学


出于一个勤奋的本能,我看到

裸露在外的力量,看见一些

即将消失的破损,以及将要被

失传的硬朗。有蓑衣和草鞋

守护着羊群,把适时的山花铺开

炼制人类特有的美


挨挨挤挤的岩石已经嶙峋

仅有大小,无法分出高低

有可能再次减缩江湖险恶

有可能再现一次人生无常

它将带来——

所有的可能

(2023.5.11)


@乡音不改


家燕飞来传喜讯,

南方雨顺可耕田。

搏得来年五谷丰,

带回挚爱喜连连。

(2023.5.13)


@古 井


石墨念桶欢,

苔斑生红锈。

清泉映古月,

甘甜卓千秋。

(2023.6.6)


@南盘江边的夜


由灯光交替了去累的日头

手心里的一粒浮尘,猎取

往事


晩风把记忆翻过一页,向前

一步,就是源头。瓷砖上的

人影相互言别,你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说与江水


我与江边的人打了个照面

送行之人,在江之上

等待日头

(2023.6.13)


@野花谷


不用胭脂余梳妆,

娇白红润谷里藏。

哪天胜选出门日,

盖过街头红唇娘。

(2023.7.3)


@人生公式


自幼学习人世好,

哪知人生价格高。

扶老携幼奔遂愿,

盼得观湖人已老。

(2023.7.28)


@女人花


粉红胭脂落谁家,

出水芙蓉蔻年华。

枝折叶败终为子,

儿大女长已黄花。

(2023.8.20)


@离


口无称呼眼无影,

断章无词合书停。

梅雨淅淅敲窗下,

空梦冗长夜孤零。

(2023.8.30)


@钟乳石


绵柔垂下三分毫,

慢工焊接白乳显。

豪庭阆苑镶日月,

屡见锋刀挂天边。

(2023.9.1)


@正道之光

——善洲林场赋


锄镰握紧钢笔手,

蓑衣再负农情厚。

人生荡尽林如海,

岁月清苦营春秋。

(2023.10.5)


@汤 圆


石捣电磨成灰吟,

粉身碎骨目不全。

立命稀泥安心在,

纵投热锅话团圆。

(2023.11.1)


@诉衷情·围墙之外


昨夜炮响墙外头,整晚魂不守。

邻国战火数日,争端几时休?

兵相见,疼流亡,身先纠。

哪来贪欲,何以炮火,不顾寡口。

(2023.11.15)


@门 票


一个被挤破了的决口尚未缝上

免麻醉的长身术,已经开场


才是试探性降温,就让老树脱掉

枯黄。雪,注定是有的

希望也是


懂得冬天的人,即便是在夏天

也会想到冬天,未雨绸缪


我的银两太少,仅能舀瓢

秋江水,换取

入冬的门票

(2023.11.15)


@冬日暖阳


天开丽日远峰高,

园林踏石方寸巧。

小城历来藏文武,

楼高室亮展银毫。

(2023.11.22)


@时光碎片


已经够严谨了,听不到喘息声

有伤口撕裂后再长出的新芽

勠力且小心翼翼


将有一场盛会如期举行

盟约后,天会放晴。尽管

以为是天衣无缝

还是有碎片,从缝隙间

漏下来,密密麻麻


不要都是为了生计。确实

有生命,已经寸步难行

如果赋予一颗砝码生命

它将找到——

欲望的天平

(2023.12.7)


@古村落


石坎子临摹着一茬茬密码

缺乏陪伴多么孤孑

大碾子的家乡路途遥远

回家一次,就是上千年


天,一直瓦蓝瓦蓝,打从土司的墙壁

倒塌之后。一枚红柿翻山越岭

从此土木与草叶,又密集了

一份情感


巷子没有尽头,需要懂得它的身世

才不会迷途。所有隐于深处的事物

不可预约,只可领悟


竹篱固守着更新换代的炊烟

一本圣书,久读不厌

一代代人走进去,又一代代人

走出来

(2023.12.12)

作者:县委党史研究室 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