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雨后春景之美在诗人笔下如此具有神苑。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春天早晨之景一下子跃然纸上,灵感忽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睱想。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春天傍晚之景如此动人。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情与景汇,物与心谐,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描述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
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争斗艳。不经意间,春天总是悄悄地来到。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而我,也总是想用自己的文字描写自己的春天。
“每逢花开秋丝过,想摘夏果赋冬眠。一年四季一轮回,我的春天在我心。”我的诗不如古人,但我的春意情结不亚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