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永德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专题 >> 正文


永德县抓实就业扶贫工作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罗建 时间:2018年06月04日 09:51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责任落实。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人社、农业、扶贫、教育、工信、总工会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领导,并明确职能职责,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及时制发了《永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工作安排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对照2018年贫困村脱贫出列计划,将目标任务分解到计划脱贫出列76个贫困村,确保工作落实到基层、细化到部门、责任到领导。

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形成工作常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责任目标,明确要求各成员单位定期上报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照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开展农村相关培训工作,对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措施不到位、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的成员单位,由专项督查组深入实地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给予通报。

三是充实人员力量,完善数据台账。2017年开始,全县118个行政村分别配备了1名信息员,专门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抓实农村劳动力状况、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等调查,用工信息宣传、转移就业人员统计等工作。同时,依托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在村级建立贫困劳动力个人《转移就业登记表》,精准登记每个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就业意愿,在乡、村两级建立已转移、未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登记册》,精准对接各村帮扶对象,并在全省统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进行实名制就业失业动态监测管理。

四是抓实结对帮扶,突出工作实效。针对“不想出去”“不敢出去”的问题,结合宣传动员工作,利用返乡人员“现身说法”宣传、亲戚朋友劝导、鼓励帮带等形式带动转移就业。对尚未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进行“一对一”帮扶,做到百分之百帮助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同时,依托省内外人力资源工作站、就业扶贫基地、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济人等提供就业信息,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保证农村劳动力实习充分就业。

五是搭建信息平台,不断优化服务。建立了劳务输出信息对接机制和用工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驻村工作队、劳动力信息员等优势资源,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职业培训和转移政策措施,主动将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服务和法律信息送到乡镇和村委会,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并通过系统完成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用工信息发布,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和用工企业的精准对接。组织开展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人面对面交流和双向选择。

六是抓实职业技能培训,提升队伍能力。紧密结合脱贫出列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需要和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采取“点菜式”“菜单式”的培训方式,充分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聘请昆明新子路学校、市农校等机构,深入开展了家畜饲养、动物疫病防治、家政服务等11类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致富技能,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群众“扶得起”“走得远”。

七是创新劳动力输出模式,用活公司资源。抢抓机遇,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依托中远海运集团挂钩帮扶永德的优势“借船出海”,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成立了云南永海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永海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职能,培育高层次转移就业人才。目前该公司与中远海运劳务合作有限公司、广州海运技工学校、中远海运东方国际集装箱(连云港)有限公司、永德思创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定向转移劳动力。通过精选合作企业,挑选待遇好、福利优、品质硬的企业输出农村劳动力,培养了高层次务工人才,提高输出人员质量,增加了劳务收入,公司累计组织、介绍转移就业24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3人),实现劳务收入超过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