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掌村很漂亮。’这是省委书记陈豪到我们村调研时给出的整体评价。”永德县大雪山乡大平掌村党总支书记武海军高兴地说,“陈豪书记还亲切地嘱咐我们,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永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罗文军说:“事实上,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地处南汀河右岸的大平掌村,立体气候明显,这也导致全村产业分布的特殊性。比如,该村在低热河谷地区有12990亩澳洲坚果,而温凉山区则有8676亩核桃。多年来,当地群众过着“家在山头田在坝,一年四季两头跑”的窘迫生活。特别是振清二级公路通车以来,有条件的村民纷纷从山上搬到南汀河畔的公路沿线。应广大群众的企盼,紧靠二级路边的大平掌忙岗田搬迁安置点建设工程于2017年1月启动。武海军告诉记者:“我们大平掌村的这个安置点规划迁入农户75户28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23人,这里的主打产业就是坚果。同时,我们还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而规范‘门前三包’、卫生保洁等工作,努力让我们的村庄更美丽。”
走进安置点,沿路两旁和农户房前屋后种着坚果大苗和三角梅等花木。同行的村挂钩领导、乡专职维稳副书记李向阳说:“这些坚果由村民和村、组负责管护,两年后就能挂果,不仅群众有收入,村、组集体经济也会增加。”忙岗田搬迁安置点以打造“鲜花盛开的村庄”为目标,抓实“增花增果增绿增光”提质工作,共种植坚果1500株、火焰木112株、非洲茉莉56株、三角梅1288株、月季55株、火把花400株,种植其它花卉1286平方米;配套相应的垃圾处理池,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以沪滇对口支援帮扶项目为契机,坚持“以短促长”原则,规划种植“坚果 蜜桔”1000亩,计划投入资金140万元,受益农户31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项目建成投产后农户亩均可实现收入5000元,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力求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听着介绍,记者来到郑保有家。郑保有家过去住在离安置点10多公里的大山上,生产生活很不容易。如今,他家二层小楼即将完工。为了节省资金,郑保有凭借多年在外打工学到的手艺组织全家老少建房。“自己盖房子虽然苦一点,但可以用省下来的钱去发展坚果等产业。”郑保有说,“这里水通、路宽,环境好、路灯亮,孩子上学更方便,疼病就医不操心……”
告别郑保有一家,恰逢村民莽忠贵劳作回来。莽忠贵也是从山上搬下来的,他家已经入住新房。由于安置点的养殖小区还没建好,莽忠贵家的30多头土猪还继续在老家饲养。“最近,我有点忙。”莽忠贵欣慰地说道,“我在护理刚出生的8头小猪。”为了尽快归还建房贷款,莽忠贵的妻子到广东去打工,他则留下来照顾孩子上学并做好土猪养殖。原想着这窝小猪只可能生4头,没料到一下子会有这么多。虽然忙坏了莽忠贵,但让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莽忠贵说:“几天前,省、市、县领导来看我,他们对我说一定要勤劳致富。我打算抓紧把家里的土猪养大后卖掉,让娃娃他妈也回来。到时候,我们共同管理好坚果、蜜桔等产业,尽快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