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永德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专题 >> 正文


钻山洞村建好机制 养好习惯 收好效益



来源:信息中心 作者:郭建军 时间:2018年06月06日 10:54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酷热的夏季,当你来到德党镇钻山洞村大地自然村,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宜居、避暑的好地方。弯弯曲曲的水泥公路穿梭跌宕起伏的青山桃林,干净整洁的道路一直延伸到乡村洁净庭院。

恰是繁忙季节,村民们有的在挖“小红洋芋”,有的在采夏茶有的在给庄稼施农家肥,大家有说有笑,勤劳的背影和欢声笑语与“知了的夏天、鸟儿的歌唱”融为一体。

钻山洞村是纯佤族村,离县城德党11公里,辖区国土面积26.2平方公里,境内最低海拔1975米、最高海拔2350米;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459户农户2019人,有劳力1278人;经济收入主要以泡核桃、茶叶、樱桃、火廉菜、蔬菜、小红洋芋为主。

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中,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会,结合村组实际,采取建章立制,将环境卫生整治列入村规民约,采取“片区 小组 路段 户”和“户分类消化 村收集统销”的模式运转。比如大地村片区由两个村民小组负责,具体路段由三户五户村民包干,并且每月8号定为集体大扫除日,之后每天各片区、各路段由农户轮流打扫,道路随时保持干净整洁;田间地块环境卫生采取就地销毁填埋或运外指定垃圾池。开展伊始,由村两委和小组长催促监督村民打扫环境卫生和清理田边地角,半年后,村民们逐步养成自觉打扫卫生的好习惯,不用村组干部组织召集都能主动自觉的清理。清理的垃圾能焚烧的尽量焚烧当作肥料,不能焚烧的运往垃圾池,再由村统一销毁或运往县城垃圾处理厂。

“现在我们村每家每户都养成爱护环境打扫卫生的好习惯,形成人人参与、相互监督,都没人乱丢垃圾和乱排污水了;家家户户提倡人畜分离,庭院干净整洁,各类农具、柴草堆放整齐有序,寨子变得美丽了”。大地自然村一组村民蒋刘英用不太通顺的汉话说。

“头顶双桃、脚踩洋芋、胸飘茶带”来形容钻山洞村的产业兴旺不算为过。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村民精耕细作、充分利用好每寸土地,田丘坡地间上边是核桃或樱桃、下边是小红洋芋、胸前是连片或零星茶叶。钻山洞管护6060亩核桃、2460亩樱桃,2466亩茶叶,1200亩“小红洋芋”,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69亩,所有果蔬完全靠除草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用草木灰和农家肥作养料;各类农副食品原生态、原汁,市场上供不应求,很受消费者和客商青睐。

“我们这些寨子人朴实、善良、勤劳,把烧过的垃圾草木灰和牲畜粪做肥料,我们的产业都是生态绿色食品,现在交通方便了,我们种的东西不在人挑、头背了,可直接用车拉到外面去”。大地自然村二组组长李发林笑嘻嘻的说。

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钻山洞村夯实了农村垃圾治理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激励村民养成了“致富靠自己、幸福用双手”的长效机制,依托美丽的生态环境,村民们以樱桃和茶叶为经济实体,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在2018年4月21日成功举办了钻山洞村首届樱桃文化旅游采摘节,村民们富起来了,纷纷建起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村民小组建起了活动室和活动广场,农闲时节或晚上村民们尽情欢歌起舞

涓涓细流流淌在桃林和庄稼丛林涧,村庄隐约镶嵌在绿意盎然之中,让你陶醉、令人心旷神怡。“我们钻山洞的佤族群众干起来了,不等不靠,从被动到主动,用勤劳的双手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下步我们将大力推广绿色生态食品,让钻山洞走出大山迈向省内外”。村党支部书记段文周坚定的说。

据了解,德党镇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中,采取“三线合一”统筹兼顾的方式合力推进,以脱贫攻坚为导向、以治理环境卫生为抓手、以实施乡村振兴为亮点,以提升群众幸福感为唯一目标;镇、村、组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追究制,实现“纵向深入上下联动、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常态化机制,德党辖区呈现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美观、宜居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