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关于巡察整改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2020-02-26 16:04
作者:人社局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52
字体:【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2019年8月7日至9月5日,县委第二巡察组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了巡察。2019年11月8日,县委巡察组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反馈了巡察意见。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现将巡察整改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党的全面领导方面

  1.针对“党组领导核心作用不够好,特别是对2018年省委巡视永德的整改工作只重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而无后期整改情况及相关附件材料”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进一步强化对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性的认识,提前对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进行专题安排,按要求高标准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对2018年人社局班子暨省委巡视永德的整改工作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和说明,并严格要求做好会后材料整理上报和归档。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2.针对“政治意识不够强,抓意识形态工作力度不够,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软任务”问题的整改情况。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落实主要领导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深入分析意识形态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不足,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同其它各项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为抓手,结合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及自学等形式,抓实党的先进理论武装、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内容的学习,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坚守主阵地、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环境。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3.针对“脱贫攻坚政策抓细落实不到位,一是挂钩帮扶责任人落实不到位;二是行业扶贫工作做细做实不够”问题的整改情况。县人社局党组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第一民生,切实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高质量脱贫要求,聚焦行业扶贫目标任务和挂钩帮扶职责,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三落实。一是认真执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对照“户5条”“村7条”考核指标和“五净一规范”要求,压实“六包责任”,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到厥坝村开展“五净一规范”专项整治,引导群众养成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人人自觉参与卫生的良好氛围;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细则》,加强对各乡镇和各村人社行业扶贫业务指导,强化痕迹资料收集整理,将精准扶贫工作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数据、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档案齐全完整、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三是加强与扶贫、民政、教育、公安和乡镇等对接,做好就业数据收集和比对,并录入扶贫大数据平台,做好档案完善,确保县、乡、村档案三统一。四是按照“渠道不变、统筹规划、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技术需要和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根据贫困劳动人口素质、就业意愿、务工去向等,采取“点菜式”“菜单式”的培训方式,充分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深入开展家政服务、砌筑工、钢筋工、农作物植保员等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2019年,共完成培训贫困劳动力82期5716人。五是建立“一社双绑”劳务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务输出信息对接、用工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充分利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崇明对口帮扶永德、沪滇劳务协作等机遇,采取“订单式培训、定向输出”转移就业的模式,广泛宣传用工信息,动员广大群众到相关企业务工,实现人岗对接,提高外出务工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对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依托“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进行“一对一”服务,使其尽快外出就业。2019年,共输出农村劳动力607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9885人。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

  (二)党的建设方面

  1.针对“党建意识不强,党务工作不够细,一是党费收缴不规范;二是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不实;三是组织工作手册填写不全,档案管理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一是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对存在问题做到“分析研究、安排、督促整改”,切实履行率了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责任到人,从规范管理《支部手册》入手,加强对党费收缴、党员积分制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并按照“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基本台账分类管理存档,材料完整规范。

  此项工作已整改落实,并将长期坚持。

  2.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整改情况。通过认真学习《县级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省委《云南省县级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临沧市县级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永德县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提高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了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坚持落实制度要求,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围绕主体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保了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好效果。自落实巡察整改工作以来,高质量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局党总支、下设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三)全面从严治党方面

  1.针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严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 ’不到位,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没有研究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廉政谈话没有全覆盖”问题的整改情况。一是提高认识,从落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加强教育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强对党风廉政工作的领导,把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全局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人社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是强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做到主体明确、责任清晰、担责有力、问责有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2.针对“党内监督乏力,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不到位;二是对新农保协办员管理监督不到位,未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问题的整改情况。一是抓日常教育管理。深入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把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提醒作为经常性工作,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及时整治,教育干部职工始终紧绷纪律这根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一切按党纪国法办事、按政策规定办事、按规矩程序办事。二是抓作风建设。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把纪律摆在前面,在党员干部发生违纪问题之前,加强纪律教育,使其受警醒、明底线;在党员干部发生严重违纪问题之后,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处理,使广大党员时刻感到纪律的约束,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三是抓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制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协办员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依法依规,安全可靠。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3.针对“财务管理不规范,审核把关不严格”问题的整改情况。一是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及有关制度,做到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财务,大额资金支持执行班子研究决定,主要领导末未表态制;二是加强财务管理知识学习,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并从严执行内控规定,严格按规定按程序审批使用资金,确保经费支出符合财经纪律、符合廉政规定,对照反馈意见支出的问题,及时开展整改完善。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二、党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挂钩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方面

  1.针对“‘五净一规范’整治活动不到位”问题的整改情况。一是认真执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对照“户5条”“村7条”考核指标和“五净一规范”要求,压实“六包责任”,加强宣传教育,指导和协助各自然村把“五净一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将“五净一规范”纳入制度化管理。二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农户院场、厨房、厕所改造。2019年,共筹集购买水泥资金14.28万元,协调道路修缮资金2万元,帮扶农户修建厨房129间,修建厕所89间,建成入户路490米,修建院场140户。通过整改整治,挂钩村群众形成了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人人自觉参与卫生的良好氛围。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2.针对“精准扶贫档案不够规范”问题的整改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细则》,一是加强对各乡镇和各村人社行业扶贫业务指导,强化痕迹资料收集整理,将精准扶贫工作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数据、实物等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应收尽收、应归尽归”,确保了行业扶贫档案县乡村三统一,各类痕迹档案齐全完整、规范整理。二是进一步核实动态管理信息,对数据不实、信息涂改等档案进行整改完善,确保了脱贫攻坚档案的数据真实、档案规范整洁。

  此项工作已整改结束。

  (二)行业扶贫工作做细做实不够方面

  1.针对“与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部门之间形不成合力,培训资源少而散”问题的整改情况。按照“渠道不变、统筹规划、整合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紧密结合农业生产技术需要和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按照“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根据贫困劳动人口素质、就业意愿、务工去向等,采取“点菜式”“菜单式”的培训方式,充分整合人社、农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深入开展家政服务、砌筑工、钢筋工、农作物植保员等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2019年,共完成培训贫困劳动力82期5716人。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

  2.针对“务工人员台账更新不及时”问题的整改情况。通过压实驻村工作队员、信息员工作责任,对辖区内务工人员情况、就业和培训需求进行地毯式排查,一户一户上门走访,一人一人进行登记,准确掌握务工去向、就业单位、联系电话、工资收入等基础信息,健全外出务工台账,同时,加强与扶贫、民政、教育、公安和乡镇等对接,做好就业数据收集和比对,确保了外出务工人员信息真实,各部门数据统一。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

  3.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到位”问题的整改情况。一是建立健全“一社双绑”劳务协作机制,完善劳务输出信息对接、用工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充分利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崇明对口帮扶永德、沪滇劳务协作等机遇,采取“订单式培训、定向输出”转移就业的模式,广泛宣传用工信息,动员广大群众到相关企业务工,实现人岗对接,切实提高外出务工就业的组织化程度。2019年,共输出农村劳动力607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9885人。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劳务合作社作用,通过建立劳务合作社并与用工企业和劳务中介组织进行“绑定”,与用工企业直接“绑定”推荐就业,实现推荐就业人员达17846人,合作社与用工企业直接“绑定”推荐就业4689人。三是把返乡创业与扶贫车间建设相结合,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政府+车间+贫困户”等方式,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到乡村设立分厂、创建扶贫车间,带动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8116人(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86人)。直接安排就业8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218人。四是大力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2164人,其中人社部门开发1330人,待遇为500元/人/月,从事岗位主要为护林员、地质灾害监测员、人居环境保洁员全方位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收入渠道。

  此项工作已整改完成,并将长期坚持。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883—5215577;邮政地址:永德县纪委县监委办公楼(县委巡察办),邮编:67769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