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被誉为“中国芒果之乡”的永德县空气中弥漫着芒果的香甜,迎来了芒果丰收的季节。2025年全县芒果种植面积突破6.2万亩,产量预计达4.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亿元大关。这一“金果产业”惠及全县3.2万余名果农,成为覆盖面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甜蜜动力”,其绿色、高效的发展模式,也为持续推进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展现出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鲜活样本。
作为黄金产区,永德芒果种植历史可追溯至400年前,自1998年举办首届芒果节以来,历经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农业的华丽转身。如今穿行在永康镇芒果基地,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车。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40多个品种的多元矩阵,既有野生小香芒、三年芒等本地特有品种,也有自行选育的云热5006、云热5007,以及引进的金煌芒、贵妃芒等优质品种。在红旗山社区,芒果产业已带动形成规模化种植,该社区党总支书记鲍迅介绍:“我们红旗山社区的产业主要以芒果为主,产量预计7000吨,产值1500万元,大大提高了果农的收入。”
品质是产业的生命线。近年来,永德县积极推进绿色有机认证,现有7000余亩芒果基地获认证,并通过《产业项目“联农带农”工作机制》确保惠农政策落地。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工程,开展品种改良,引进培育优质高产品种;推行标准化种植,规范从选址到病虫害防治的全流程;引入科技力量,推广植保无人机飞防,日作业量500亩,相当于80个劳动力,既提高效率又降低成本,为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销售模式上,永德县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客商收购,“直播+电商”新业态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当地果农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依托抖音、快手、淘宝等网络平台搭建销售矩阵,构建起“线上引流+线下配送”的立体化营销网络。永康镇的刘祎翔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电商销售自家芒果,还帮助70余户果农拓宽销路;小勐统镇的赵光洁则通过直播带货,将销售品类从芒果扩展到橄榄干、菠萝蜜、坚果等几十种永德特产……新一代农人的兴起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永德县还将芒果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节为媒、以节造势、以节聚人,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6月27日晚,伴随着“山水城市·宜居永德”迎宾文艺晚会的热烈上演,2025年永德芒果之乡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幕。从舌尖美味到文化体验,从购物休闲到视觉享受,永德芒果之乡文化旅游节为广大游客带来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多元文旅新体验,这场为期近一个月的年度盛事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永德县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芒果节期间吸引游客20万人次,旅游消费突破1.5亿元,超过往年同期水平,节庆效应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从枝头的金黄硕果到产业链上的多元价值,从直播间的热闹叫卖到文旅节的八方欢聚,永德芒果产业正以“金果”为媒,串联起生态优势、文化魅力与数字动能。如今,3.2万果农的幸福笑容里,藏着“中国芒果之乡”的产业底气;3亿元综合产值的亮眼成绩单上,写满了乡村振兴的甜蜜答卷。这颗“金果”不仅香飘万里,更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绘就共同富裕图景的持久动力。
记者:祁学军